9月8日,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三人因水稻新品种方面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家”;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三人因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摘得“物质科学奖”;台积电传奇林本坚因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摘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项奖的奖金总额为100万美元。
▲首位台湾得主
这个由民间科学公益组织未来论坛发起、12位知名企业家和投资者捐赠的中国民间科学大奖已走到第三届。它的宗旨是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研工作的科学家。
美国Scripps 研究所化学系教授余金权表示,人才储备是中国的一个优势,现在也有很多鼓励外国优秀人才来华的措施。未来科学大奖本质上是为了奖励科学,“不管你是哪里人,只要是在中国作出了科学贡献,都有机会拿这个奖。”
本届未来科学大奖出现了首位来自中国台湾的获奖者。在现场电话连线时,曾为台积电研发副总裁的林本坚说道:“我本来以为,大陆比较不知道这件事,现在我知道,大陆也很清楚我在半导体、电子上做的一点小小的贡献。”
其实,林本坚所做的确实是“小小的贡献”:他开拓了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
所谓摩尔定律,由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从笨重的大型电脑到掌上轻巧的智能手机,摩尔定律的魔力无所不在。
大奖科学委员会今年的新增委员、台湾新竹大学校长张懋中同样从事电子学和半导体方面的研究。
他说道,今年是集成电路发明第60年,而摩尔定律就是人们发展半导体工艺时跟随的“路线图”。
具体来讲,林本坚发展的是芯片制造中一种名为“光刻”(台湾称为“微影”)的工艺。在光照作用下,人们利用刻蚀的方法,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进一步缩小转移到基片上。
“微影技术突然遭到一个没法向前行的困难,这时候林本坚博士就想到,把水引入光刻机里做光刻。这种工艺连续带领半导体进化了几个世代!每个世代意味着集成电路大小缩为四分之一,而能力变强一倍。”张懋中解释道。
在林本坚提出用水浸润,代替原本间隙中的空气的时候,全世界都继续坚持干式工艺。“等于是他一个人站在一艘航空母舰前叫停。他凭什么叫停?就是在很坚实的物理学基础上、光学基础上,加以透彻的解释,光刻在怎样的规律下才能继续前进。这就是他得奖的原因。”
张懋中透露,《孟子》中的“虽万千人吾往矣”是林本坚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认为,这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不要随便走又热又闹的路,有时候要走一条比较冷僻的路。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