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大多环节需要十年以上的积累方显成效,涌入的资金并不能在短期内全面提升行业的技术、产业竞争力,相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资本“过热”带来的煎熬。
在“风口”上站了接近三年之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受资本热捧。并且,中兴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社会资本介入集成电路产业。2018年两会之后,国内提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城市已经达到30个,其中多地政府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预计募集基金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
但是,集成电路产业大多环节需要十年以上的积累方显成效,涌入的资金并不能在短期内全面提升行业的技术、产业竞争力,相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资本“过热”带来的煎熬。
“很多新公司成立、有积累的公司也要扩张,高价挖人随处可见。”在近日召开的2018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突然之间就感受到了人才成本的快速上涨,尤其是关键人才,都在抢。大陆半导体的人才成本已经超过了台湾地区,而上海半导体人才的薪水已经快逼近硅谷。”
长期的落后使得中国集成电路一直维持着相对分散的格局,产业集中度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引导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现在,陆续涌入但相对分散的资本已经渐渐偏离了主航道。
“一哄而上”的资源错配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2017年,中国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总收入788.2亿元,占2073.5亿元行业总收入的38%,与2013年的36%基本持平。虽然2013年以来行业内重大投资频繁上演,但行业集中度并未提升。相比之下,美国半导体企业中,十大设计公司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90%,在中国台湾,这一比例也超过了80%。
然而,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行业资源仍在进一步分散。2015年底,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为736家,但到2016年底就达到了1362家。各地陆续出台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在吸引龙头企业落地、海外人才创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同时,也分散了行业资源。
“应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不应采用一哄而上的群狼战术。”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汇联在2018集微半导体峰会演讲时提到,“过度的资本炒作,不利于企业的人才积累、技术积累,容易出现严重的急功近利、浮夸问题,严重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
目前,国内仅厦门成立了专门的半导体投资公司负责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规划等事宜,诸如南京、合肥、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地方政府则依赖本地已具备的龙头企业、学校人才资源等优势进行生态配套建设。但是,却有越来越多完全不具备产业基础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入到这场“半导体争夺战”中。
“资本很重要,但耐心更重要。不少地方政府其实并不了解集成电路产业,很难把‘耐心’作为一种资源投入到产业中。”一位与国内大多企业、地方政府有接触的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政府部门人员往往具有比较高的流动性,各地招商时都希望在自己任期内能够看到市场成果。但是,这个行业里但凡有点挑战性的技术,都不是一个任期内能够解决的,能够快速见效的,大多是国内已经成熟的、竞争激烈的产品,或者是一些有专利风险的项目。这些都不利于行业发展。”
而对集成电路企业而言,从最初的寂寞突然化身明星产业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遭遇迷失、挫折,“很多企业抵挡不住诱惑接受了高估值,但业绩却不可能达到投资人预期,结果下一轮融资只能被迫降低估值,企业受到的伤害非常大。”专注于集成电路行业投资的中芯聚源总裁孙玉望在此次峰会中介绍,“我已经看到好几个这样的案例,现在所谓的明星、独角兽,五年之后都可能会成为裸泳者,希望企业、投资人都能够理性,拒绝虚高的估值。”
但是,对企业而言,维持理性变得越来越难。资本的涌入确实缓解了企业的资金掣肘,但同时也打破了集成电路产业更需要的“长期的耐心”。
低利润、低研发占比
事实上,长期的低端竞争使得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深陷价格战之中,难以冲击高端的技术、产品。
根据近期中国芯片企业发布的财报,记者统计了包括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汇顶科技、士兰微、韦尔股份、紫光国微、兆易创新等15家上市公司2018半年报,15家公司总收入490亿元,利润约22.9亿,净利率约4.67%;总研发支出29.69亿元,研发收入占比约6%。其中,仅汇顶科技、紫光国微、全志科技三家企业的研发收入占比超过20%,其余均低于10%。利润率、研发收入占比均远低于美国、台湾地区。
“以手机的射频芯片为例,国内挺早就有企业做射频芯片,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低价竞争,2G、3G、4G时代一直如此。”一位资深手机射频行业人士透露,“以4G射频为例,国内华为、OPPO、vivo所有旗舰机的射频,都是进口美国的Skyworks、Qrovo。”
一颗手机射频芯片中包含上百颗元器件,Skyworks能够把所有射频器件封装到一个模块上,一颗售价30美元,而国内诸多企业大多生产其中少部分器件,所有器件综合售价不足4美元。Skyworks、Qrovo、博通三家公司几乎垄断了所有4G射频高端市场,而国内却有数十家企业在低端市场厮杀。“但是,一个有能力设计射频芯片的工程师年薪已经炒到了50万,之前只有20-30万,台湾也只要20、30万就可以了。价格战太狠,人才成本太高,哪还有钱去做4G高端芯片?更不用说5G了。”
事实上,国内从最基础的电阻、电源元器件,到核心的芯片设计、制造,仍然长期处于全球产业的中低端环节,仅封装测试目前能够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环境与几年前国内的手机制造业极其相似,2010年之前,全球前十大手机厂商几乎从未出现过中国手机厂商的身影。中国手机厂商在2G、3G期间经历了十多年的低价、同质竞争,最终在整体产业链的提升、长期技术积累、4G市场高速发展等多重积累下开始爆发,然后又解决了国际化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专利壁垒等困扰,才终于在全球前五中拿下三个名额。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势必要比手机产业经历更多、更长的挫折与磨砺,相比于一哄而上的拔苗助长,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更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价格战,以及即将爆发的专利纠纷等问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