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华林科纳 网络部
掺杂的作用是制作N型或P型半导体区域,以构成各种器件结构。掺杂工艺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某种技术措施,将一定浓度的三价元素(如硼、锑)或五价元素(如磷、砷等)掺入半导体衬底,从而原材料的部分原子被杂质原子代替。
掺杂工艺方法分为:热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
热扩散是最早使用也是最简单的掺杂工艺,它利用原子在高温下的扩散运动,使杂质原子从浓度很高的杂质源向硅中扩散并形成一定的分布。热扩散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预淀积(预扩散)和主扩散(也称推进)。预淀积是在高温下利用诸如硼、磷等杂质源对硅片上的掺杂窗口进行扩散,在窗口处形成一层较薄但具有较高浓度的杂质层。主扩散是利用预淀积所形成的表面杂质层做杂质源,在高温下将这层杂质向硅体内扩散的过程。通常推进的时间较长。
现分别列出不同扩散方式的步骤:
CSD涂源扩散(硼源)
CSD涂源扩散的步骤为:CSD涂源——CSD预淀积——后处理——基区氧化——基区再扩散(或者后两步同时进行即基区氧化再扩散):
1、硼源CSD涂覆:利用凃源机在硅片表面进行硼源涂覆,硼源选用硼源B 30,主要成份是B2O3,液态。涂源步骤为:
1)清洗:硅片在2号清洗液中清洗,如果硅片较脏,还需要在煮沸的SH清洗液中浸泡清洗;
2)涂覆:硅片旋转速度约为2500转/min,涂覆后硅片传送到加热板,温度为(80±1)℃,加热时间为20S;
3)测试:硼源涂覆的厚度为0.5μm,利用假片测试涂覆的厚度和均匀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硅片的上、下、左、右、中五点;
4)检验:涂覆的硼源表面要求不发花、无缺损、无颗粒等;
5)返工:如果硅片表面发花,则用纯水冲洗干净后再涂布。
2、CSD硼源预淀积:在扩散炉中预淀积,预淀积后需要测试硅片ρs,方法是将陪片表面的二氧化硅腐蚀掉,然后利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表面的电阻率。不同产品预淀积的时间、温度都有所不同。
如果硅片由于卡位在扩散炉炉口停留过久造成硼源氧化,需要返工,首先将SH-3清洗液将硅片清洗干净,然后用HF溶液去除表面SiO2,甩干后再重新涂布硼源。
3、后处理:用5%的HF溶液浸泡(10—20)min。
4、再扩散:硅片手动进出炉,再扩散后的硅片需要测试电阻率ρs和结深jx。
POCl3扩散
POCl3扩散的作用有:磷掺杂、N+淀积和磷吸杂,N+淀积和磷吸杂只需要经过POCl3预淀积步骤,N+淀积的后处理采用5%HF溶液进行泡酸处理,而磷吸杂后处理采用P液处理30S。
POCl3扩散的步骤为:POCl3预淀积——后处理——氧化——再扩散(或者后两步同时进行即氧化再扩散),各个分步骤为:
1、POCl3预淀积:
步骤同三扩的POCl3预淀积,但是不同产品预淀积的时间、温度都有所不同。
预淀积在扩散炉中进行,预淀积后需要测试硅片ρs。
2、后处理:
磷吸杂后处理(常常用于外延片小功率产品):利用P液(纯水:HF:HNO3=300:15:10)将硅片磷吸杂后形成大的PSG泡酸去除,一般为30S,如果没有去除干净则加时,P液的温度和PSG腐蚀速率有很大关系;
磷吸杂原理:磷硅玻璃是由P2O5和SiO2的混合物共同组成,结构中存在氧空位,它是负电中心,所以能对以Na+为代表的可动电荷起到固定提取和阻挡的作用,并且Na+绝大部分分布在PSG中,浓度比SiO2中高三倍。
磷掺杂后处理:利用5%的HF溶液浸泡20min去除表面的氧化层;
3、氧化:
步骤同三扩的POCl3氧化,在扩散炉中氧化,但是不同产品采用的氧化方式、氧化的时间、温度都有所不同;
4、再扩散:
将硅片装入石英舟中,将扩散炉炉管预热到800℃之后,将载有硅片的石英舟按照一定速度慢慢推进炉管后,炉管以一定速率加热升温至工艺温度,经过若干小时(视情况而定)扩散后,炉管内以一定速率慢慢降温,将舟慢慢拉出。
离子注入再扩散
离子注入再扩散的步骤为:离子注入(硼或磷)——氧化——再扩散
更多设备咨询,请猛戳(http://www.hlkncse.com/index.aspx),如有需要请致电全国服务热线400-8768-096 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免费方案。